秦宗春:陸生在台學習 認識志願服務的精神

2023.01.28 資料來源:中評社 記者:黃文傑

中評社桃園1月28日電(記者 黃文傑)最後一批大陸學士生在今年畢業之後,陸生可能“清零”,台灣高教圈憂慮不已。前中原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助理教授秦宗春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每次想到陸生在台灣的轉變,總是有一股暖流在心中,溫暖是來自學生去做服務學習,看他們愛心展現,現在暖流還能不能繼續?不知道,但是太久沒有接觸,兩岸只講仇恨不講愛都是遺憾。

秦宗春,美國克萊蒙研究院政治經濟博士,中原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助理教授,商學院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副主任、商學院全球化推動辦公室主任,已經退休。

長年關注新移民子女受教育問題的秦宗春,過去在中原教學,推動服務學習,帶領包括陸生在內學生投入,兩岸交流最高峰,在中原的陸生、交換生人數最多,很多陸生因為服務學習真正認識志願服務的精神,即使畢業多年仍跟秦宗春聯繫。

秦宗春秀出手機照片,剛寄出一張明信片給在遼寧丹東的陸生,該陸生2014年來台灣讀書,回去前後算算也已有8年。明信片上面有兔年生肖的郵票,中華郵政固定12月1日會推出生肖郵票,習慣買來寄給一些朋友,好比美國的朋友,還有大陸的交換學生,來自台灣的兔年郵票更有意義。

他告訴中評社,寄明信片給這位陸生是短期交換生,不是大陸學士生,通常一個學期就回大陸,雖然微信等通訊軟體很方便,還是維持寄信的習慣,因為寄信總會想起,陸生在台灣讀書參加服務學習,對他們人生有很大衝擊與改變。

秦宗春說,印象最深是2012年到2016年,整整帶了4年的陸生,那時班上有位成骨發育不全症,也就是“玻璃娃娃”,要坐輪椅,陸生跟另外一位台灣學生合力照顧,經常一左一右,輪流在後面推著輪椅,當時被開玩笑封為“左右護法”,卻是充滿愛心,記得兩位學生同樣姓黃,兩個女生感情真的很好。

他說,記得這位台灣學生中原畢業後,跑去北京讀碩士班,成為大陸台生,來自南京的陸生中原畢業後繼續留在台灣讀碩士班,兩人更有話聊,因為到對方的地方去讀書生活,體驗也更深,2016陸生來台人數達到高峰,就開始往下走。

秦宗春說,中原當時還有江夏專班,也就是大陸讀三年,來台灣讀一年,一個班有10多人,他們上課態度跟台灣學生很不一樣,給學校或班上帶來新氣氛,考試前幾名幾乎都是陸生,有陸生在台灣讀書畢業就到法國去念研究所,讓在台灣的老師相當欣慰,也有澳門來台讀書陸生持續微信聯絡,日前大陸調整防疫政策,微信說他確診,結果我也確診剛康復,彼此還相互鼓勵。

他表示,當時在學校開設服務學習課程,關懷新住民小孩,很多陸生都加入,陸生心地很好,台灣學生可以騎摩托車,他們沒有車,必須坐公車轉來轉去,有時候一趟下來要花一個多小時,很捨不得這些陸生,結果陸生說“沒事”,在大陸花一個多小時可以到的地方,都算蠻近,通常去一個地方要花兩、三個小時。

兩岸關係變緊張,陸生漸漸沒有來台灣讀書或當交換生,校園也不一樣,兩岸年輕人想法可能也不一樣。

秦宗春說,過去陸生只能透過搭車轉車才能到偏遠的地方,指導弱勢家庭小孩,走到台灣社會各個角落,看到最真實的台灣。坦白講,就算現在恢復開放,可能大陸年輕人也不太想要來台灣,因為太久沒有接觸,兩岸只講仇恨不講愛,就像美中關係仇恨值也很高,遺憾是太強調仇中、抗中,失去理性。

他記得2014年,有次代表中原大學到廣州中山大學參加活動,帶了4個學生過去。有兩位來台灣交換陸生知道,坐很久的車子來看老師,2014年距離現在也快9年了。

秦宗春說,記得有陸生指定要參加我的服務學習課程,因為有學姐在台灣修我的課,收穫很多,換學妹來中原當交換生,見面直接說,對修我的課沒有興趣,但是學姐關係就是要來參加服務學習課程,然後隔了大概一年,因為來過台灣當交換生,直接跑來中原敲我的研究室,打開門發現一直哭,竟然是很想念那段日子在台灣做服務學習,就一直掉眼淚。

相關報導連結 請點我

Close Menu